水泵:業績喜憂參半,國產替代進行時
發布時間:
2024-11-16
就在最近,一次勝利的大會剛剛結束。會議強調要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。短短幾個字,說明科技創新在未來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。
其實,科技創新不單單指的是芯片、生物醫藥等在鎂光燈下的行業,像一些傳統的機械領域也同樣面臨著被“卡脖子”的危險。所以,自主替代同樣刻不容緩。
通用機械行業中,泵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產品,也需要不斷向高端進軍。更何況,我國還是產泵大國。據專業機構分析,預計今年泵市場規模將突破2500億元,占全球泵市場的幾乎一半以上。
這么大的市場,泵玩家也不會少(目前國內從事泵生產的企業已超6000家),雖然在數量少我們遙遙領先,但不得不說,在泵的高精尖領域,一些核心關鍵技術我們依舊沒有掌握,未來之路任重而道路。
一、喜憂參半的一年
泵是一個大市場,據官方統計,去年我國泵的總產值將達到3250億元。雖然說有千億元的市場規模,但是,泵上一次沖上熱搜,還要追溯到快兩年前。
因為原材料漲價、物流成本增加、能源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,水泵玩家的供應鏈出現了緊張的局面。也正是那個時候,不少玩家都通過漲價來傳導成本的壓力。筆者統計了一下,玩家的漲幅從3%到20%不等。
如果站在更高維度去看我國泵行業的競爭,你會發現有一個很有趣的特點是進口品牌與進口品牌競爭,國產品牌與國產品牌競爭,說明玩家們的市場定位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,而且國產品牌泵與進口品牌泵之間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。
所以,國內玩家的自主突破,顯得尤為重要。
二、尋找增量市場
如果我們把泵的產業鏈拆開,你會發現上游主要是漆包線、硅鋼片、銅等材料。最近,隨著電動汽車、可再生能源和人工智能等快速增長讓銅使用量激增,滬銅已經突破了8萬元的大關,無疑給水泵玩家的降成本之路增添了陰影。
泵產業鏈,而泵的應用范圍也很廣,但從最近的應用情況來看,被投資者看好的一個細分領域就是電動汽車的電子水泵,其原理主要是通過 ECU(電子控制單元)根據水溫等反饋信號,并把信號傳到電子水泵內部的控制器,控制器控制電機轉動,進而實現冷卻液循環。
電子水泵單價可以達到200-300元左右,每輛車需要配備2-5個電子水泵。據專業機構分析,去年全球電動汽車用電子水泵市場規模為14.5億美元,到2030年的時候將達到55億美元,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了20%。
三、未來何去何從
今年下半年,不少專業機構預測,隨著下半年資金和項目審批逐步落實,預計基礎設施建設將迎來高峰期。這樣一來,泵作為通用機械的產品之一,或許將會跟上增長的步伐。
當然,打鐵還需自身硬,如果說什么是水泵行業的發展方向,綠色環保、節能減排和智能化,無疑是未來的三大主題,就以智能化為例,智能水泵配備傳感器和控制器,能實時監測并自動調整運行參數,就是一個有望快速增長的賽道。
畢竟,近期的超長期特別國債關注的重點項目之一,就是設備更新,為的是加快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。泵的升級改造和自主突破也不能被忽視。
所以,并不能說傳統行業就沒有機會,但往往這類機會,更容易被投資者忽視。
相關新聞
2025-05-08
2025-04-30
2025-03-04
2025-05-26
2025-05-26
2025-05-24